这群红马甲,对峙溺水悲剧13年

日期:07-05 来源:未知

  下午6点半,郭慧仁和队友们陆续到达日常集合地点——广西南宁市邕江一桥江滨休闲公园的江岸边,换上红色的志愿者外套,支起南宁市红十字水上志愿队的队旗,便开始当天的巡逻和防溺水宣传。

 
  每年5月1日至10月底,这群“红马甲”都会准时出现在邕江边,他们是南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队员。副队长郭慧仁从1985年至今,在这片水域救起轻生及溺水者共40余人。
 
  “没有救生衣和救生圈不要下水,因为你不知道水的深浅,先备好救生衣和救生圈再下水。”看到一家四口来到岸边,正准备下河游泳,郭慧仁和队员们立马上前劝阻。
 
  夏季是溺水伤亡事件的高发期,今年6月初,一名17岁的少年在邕江夜游,不幸溺亡。6月13日晚,在同一片水域,两名游到江心的市民因体力不支,无法游回岸边,听到呼救声后,在岸边值守的郭慧仁立刻划着桨板飞速来到他们身边,救起他们。
 
  “南宁的城市精神是‘能帮就帮,敢做善成’。”郭慧仁说,这支队伍从刚开始的8人,慢慢扩充到20人,到如今发展到近200人跟溺水悲剧战斗。
 
  与“邕江救援”的不解之缘
 
  郭慧仁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家门口的邕江是伴随他成长并带给他畅游之乐的母亲河。1985年的一天,正在邕江游泳的郭慧仁,救起了一名轻生的女孩。后来,女孩的父母打听到他的工作单位,给他送来一封红艳艳的感谢信,郭慧仁救人的事迹不胫而走,还登上了南宁的报纸。
 
  “当时,我在团市委工作的朋友看见后,拿着报纸来问我‘你觉得这小伙子可以吗’,我当时就觉得他很靠谱。”郭慧仁的妻子蒙瑞珍回忆往事,脸上浮起笑容。
 
  这段救人的经历不仅促成了一桩姻缘,还让郭慧仁的生活从此与“邕江救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那以后,他只要到邕江游泳,就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周边是否有出现危险的征兆,以便在第一时间去营救。
 
  每年,邕江流域都会发生溺水事故,每一条生命的逝去,对他和其他游泳爱好者的触动都很大。他们开始意识到,救人应该是一种集体行为,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非常困难。2010年,在郭慧仁的倡议下,“邕江水上安全救护队”成立了。2012年,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接受南宁市红十字会邀请,成为南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
 
  近200名队员被分为7个小组,一周7天轮流值班。每天上午,救援队的微信群会开启新一天志愿服务报名的接龙,原本7人就可截止的报名,常常接龙至20人。每晚7点至10点,志愿者会在邕江大桥南岸至小码头附近巡逻并进行防溺水宣传,分发宣传资料。他们会劝说没有大人看护的小孩和没有救生装备的人不要下水、提醒游泳的人注意安全,发现危急情况他们会通过投掷救生圈或划桨板营救。此外,对受伤的泳者进行伤口包扎,帮市民寻找丢失的物品等琐事也时有发生。
 
  6月21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第一次在邕江一桥江滨休闲公园的亲水码头旁见到这群志愿者时,很快便被他们的热情和笑容所感染。“这位曾经参加过自卫反击战,这位蝶泳、仰泳、蛙泳全都不在话下,这位曾获得过‘南宁市能帮就帮十大模范人物’……”郭慧仁如数家珍地介绍着队友们。
 
  这些志愿者中有的年纪较大、身材也有些走形,但划起桨板、抛起救生圈来的身手一点不输年轻人。郭慧仁说,营救溺水者哪怕1秒的时间也要争抢。经过多年探索,他们发现抛掷救生圈能以最快的速度对江岸附近10多米范围内的溺水者展开施救,而营救江中间遇到溺水危险的人,桨板启动起来比充气救援艇还快。巡逻和宣传间隙,郭慧仁一声令下,两名志愿者从岸边一跃而上浆板,频频划动船桨向江中冲去,不到20秒,便到达近300米宽的江中心。
 
  现如今,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年轻市民和高校学生也纷纷加入。去年,从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的农梅花如今也成为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在护士工作之余,她跟着学习救援技能,开展宣传劝导。“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整天玩手机刷抖音上,我想做一些让我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他们都是我学习成长的榜样,跟他们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一种很温暖的氛围。”
 
  青少年溺水事故频发背后是缺乏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随着暑期临近,这些天,郭慧仁和队友们变得格外忙碌。有时,他们一天会接到几所中小学校的邀请,到学校对师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志愿者围绕“在什么样的水域与什么情况下不能游泳、哪些地方可以游泳、游泳时常见的突发情况、如何自救与预防溺水、遇见溺水者该如何施救”等知识内容,结合自身多年救援的经验,向学生讲解怎样防溺水,以及溺水后的自救与救援他人的科学方法。
 
  溺水是每年夏天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此前,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发布《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95%以上。对近5年来我国青少年溺水表现特征、溺水原因分析发现,事故发生地中,河道为近5年溺水高发地,且溺亡率高达91.6%。
 
  随着天气转热,来邕江边戏水消夏的市民逐渐增多。郭慧仁告诉记者,看似平静的江面,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险,邕江一桥桥墩周围的水域是溺水事故多发区,“水流冲到桥墩会形成暗流漩涡,此外,江中间是航道,游船航行经过和水面形成对流,对于很多初来游泳的人都是容易忽视的危险”。
 
  “出事的百分之九十几都是青少年。”提起半个月前溺亡的一名青少年,郭慧仁仍有些痛心,那天晚上10点,志愿者都回家了,两名青少年夜里11点喝酒后相约来游泳,但没有带救生圈等防护装备,准备返回岸边时却少了一人,搜救了几天才找到尸体。
 
  因此,队员们在巡逻和发放溺水宣传资料时,会尤其注意劝阻没带任何游泳救生装备的人和没有家长看护的儿童,“我们巡逻时看到,有的家长虽然在岸边陪护,但光顾着看手机,小孩出事后我们把孩子救上来,家长都不懂得拉小孩一把,安全意识太薄弱了”。
 
  端午假期前的傍晚,邕江涌入成群青少年。蒙瑞珍和队友巡逻时发现几个外地口音的年轻男子,他们仅准备了一个救生圈就准备下水游泳,志愿者站在一旁劝阻他们注意安全,下河游泳要带齐救生设备。尽管有些不情愿,但在志愿者的坚持之下,小伙子返回到远离岸边的台阶之上。“我们虽然没有执法权,但是我们以这种方式宣传劝阻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对于志愿者的劝导,大部分市民都会理解和配合,但偶尔也会有的人不高兴地说:“要你管,关你什么事!”但不管对方听不听,志愿者都会坚持用劝阻让下河游泳者远离危险。
 
  志愿服务队外联组组长雷文瑾说:“很多溺亡事故都是发生在收队以后,那些孩子偷偷跑进来,这个时候所有志愿队伍都收队了,江边没人管的时候就比较危险了,溺亡就是一瞬间的事,溺水者并不像大家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会大声呼救,他们遇到溺水危险时往往体力耗尽,10个有9个是喊不出声的。”
 
  ”我们劝阻时,常常会说生命只有一次,父母养你们这么大不容易。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家人着想。“郭慧仁说,但每年仍会发生一些青少年溺亡的事件,这背后是因为青少年往往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敬畏,没有意识到自然界潜藏的危险,也没有为应对危险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溺水知识学校都讲过,可一旦掉以轻心,危险就会随之而来。
 
  救人是为了没有人需要我们救
 
  从2010年至今,郭慧仁已坚持在邕江边开展巡逻宣传13年。这些年来,他带领南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队员共救起300多名溺水者,被当地群众誉为“邕江边的生命守护者”。
 
  时至今日,他仍然很难忘记33年前的一个夜晚,与一名溺水者擦身而过的经历。
 
  “那天晚上,就是在那片水域。”蒙瑞珍指着东北方向靠近邕江一桥桥墩的江面说,当时有3名外地游客下河游泳,其中一名游客发生了危险,另外两名游客大呼救命,听见呼救声后正在江里游泳的郭慧仁立马朝他们游去,但由于距离较远,加上是夜里,水面上光线昏暗,等他游近后发现那名溺水者的位置时,溺水者已没入水中,郭慧仁赶紧伸手过去,却没能抓住那个溺水者,眼看着一条生命被江水吞噬。
 
  “只差了一巴掌的距离就可以救回那个人了。”蒙瑞珍说,那名游客不幸溺亡后的一个月里,郭慧仁每晚都会来到江边,久久地看着江水出神。
 
  经历这件事后,郭慧仁觉得自己的力量和知识有限,便去寻求专业学习,并如愿获得救生员证,“刚开始,我就凭自己会游泳便去救人,经过专业学习才知道,从事志愿服务不能仅凭热情,进行志愿劝导、开展水域救援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从最初发自内心的个人情感,到逐渐形成了对志愿服务的理性认识,郭慧仁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他要求每名队员必须掌握游泳自救的技能,并在南宁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为队员们购买了集体意外保险。“我们作为合格的志愿者,要尽量避免同他人发生摩擦或争吵。我们进行溺水宣传是以宣传为主,如果市民听取我们的宣传和劝阻,不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下水游泳,也是我们救了他。”
 
  “从前提倡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现在经过学习后,大家了解到这是一种莽撞的做法,首先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力而为。”蒙瑞珍说。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救人而救人,而是希望大家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而采取相应行动。到时溺亡发生率非常低或者没有了,最终没有人需要我们救。”郭慧仁说。


上一篇:95后毕业返乡:逐梦不必去远方
下一篇:了解青年婚恋问题 理应多听听年轻人怎么说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线下交易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