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的“山岳侠客”:希望每一次出警,都能救下求助者
日期:05-12 来源:未知“每一次营救成功都是我们山岳救援队最开心的时刻。”北京市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的“老兵”李勇说。
怀柔地处北京北郊,全区近九成都是山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就有24座,箭扣长城、黄花城长城等以奇险壮美闻名的野长城都位于此,是北京户外驴友的天堂。随之而来的是游客遇险警情高发,这给消防的山岳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在原有掌握山岳救援技能的消防员基础上,引进更加科学系统的山岳救援培训和训练体系,使多个消防救援站都有几个具备山岳救援能力的消防员,提高出警效率,打造高空山岳专业救援队。
这群“山岳侠客”在悬崖峭壁上攀爬,踩着野长城风化严重的台阶手脚并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一边安抚被救者一边稳稳地抬着担架,“希望每一次出警,都能救下求助者”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口口相传的经验
怀柔消防救援支队迎宾路消防救援站的李勇,是怀柔消防山岳救援队一路成长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今年已经是李勇成为消防员的第17个年头。2005年,他加入迎宾路消防救援站,正式成为一名消防员。由于怀柔山川秀美,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山岳救援任务多,他也自觉跟着前辈学习山岳救援的技巧。
那时候山岳救援队还没成立,消防员们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山岳救援训练,技能都是靠历代消防员的口传身授传承的。
李勇记得,刚成为消防员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经常有人打119只模糊介绍了自己的位置,信号就断了,电话再也打不过去,他只好跟着前辈靠经验在两个基站之间十公里的路上摸索。
从外地刚来怀柔,不熟悉地形,需要请当地人做向导带自己进山。李勇出生于云南山区,从小就在山间攀爬,走起山路来如履平地。但怀柔的山还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我们老家的山不难爬,山里是大片大片的森林。怀柔很多山体是裸露的,山路上多是碎石和灌木丛,一不小心就打滑。”
进山后失联的、在山里迷路的、摔下山受伤动不了的……都是山岳救援的营救对象。时间长了,李勇也总结了不少山岳救援的经验,不管遇到多么困难的情况,都能够处变不惊。
最困难的是确定营救对象的位置,一开始是找向导,时间长了,李勇自己也成了半个向导,“进山就那么几条路,我都摸熟了。”如果是陌生的区域,他会下载户外软件,上面有不少驴友记载的路线轨迹,“他们多数是照着路线走的时候走偏了,我总能在路上找到点线索。”
有的营救对象已经从山上摔落,找到摔落痕迹后,如何找到他现在的地点,判断他到底往哪个方向走了,都只能凭借耐心仔细观察寻找。山岳救援短则几个小时,长则两三天,本身就是对耐心和毅力的极大考验。
转运营救对象也是个难题。当消防员发现营救对象时,许多已经受伤不能动,需要通过担架将他们转移。一边要在陡峭的山路上抬担架,一边要安抚受惊的营救对象。“我们会竭尽全力减小担架的颠簸,减轻他们的疼痛。”李勇说。
等到山岳救援队正式成立时,李勇已经是队中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一边更加系统科学地学习山岳救援知识,一边将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后辈。“我们都特别愿意跟着李勇出警,有他在,就是我们能高效率完成救援的一枚定心丸。”山岳救援队的成员王振江说。
专业的山岳救援队
山岳救援队成立后,怀柔的山岳救援得到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发展。
想要加入山岳救援队,首先要身体素质过硬,体能过关,山上车辆难行,免不了背着沉重的静力绳、滑轮、担架、定位灯等救援设备爬山,要是体力不佳根本撑不下来。负重俯卧撑两分钟至少100次;负重引体向上一分钟35个;负重攀登6层楼一分钟内打来回……有些训练标准已经达到专业运动员要求。
另外还要接受绳索技术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通过考试拿证,技术过硬才行。王振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根本坚持不下去。”
绳索技术是山岳救援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环,不仅是学会打结这么简单,要能熟练运用七八种打结的方法,还要能够在不同的场景里进行锚点选择,消防员要学会通过绳索上升、下降,从而接近营救对象。
王振江刚加入山岳救援队时,就是在“老兵”李勇的带领下学习绳索技术,大概一个月后,他掌握了常用的七八种打结方法。那段时光枯燥难熬,“每天都蒙上眼睛,在黑暗环境下练习打结,练了忘、忘了再练,刚开始还把有些不同的结混淆了,没少挨训。”
对于新人如何熟练掌握山岳救援技术和适应山岳救援多变的场景环境,李勇笑着说,“只能慢慢磨,慢慢练。”简单的一句话背后都是辛酸的汗水。在李勇觉得新人还没准备好的时候,不会让他们随队出警。“只要抵达救援现场,我们就必须是一支无坚不摧的成熟队伍。”
救下每一个求助者
消防员潘岳鹏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去箭扣长城救援时,他吓了一跳,“我以为长城都是像八达岭那样整齐的台阶呢,没想到残破成那样,我更惊讶的是,这也会有人爬。”
还没登上长城,山下的路已经足够难走。车只能停在山脚,剩下的路要靠消防员背着设备徒步爬上去。山路上全是搓脚石,很容易打滑,残破长城上的台阶风化严重,连一只脚都站不下。消防员们用锋利的长城砖石和灌木作为绳索的锚点,尽快接近营救对象。
如果营救对象受伤了,多数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看到消防员又惊又喜,在营救过程中一直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疼痛和恐慌。“他们可能会一直催,快点快点,对于心理素质还不够强大的消防新人来说,很容易就被营救对象的话语打乱了阵脚。”潘岳鹏说。
新人时期的潘岳鹏,刚积攒了一点山岳救援经验,就参与了一次石门山景区飞拉达线路上的救援。所谓飞拉达,就是铁索攀岩的意思,游客会戴上保护设施,通过手爬架、脚踏板、铁索等在悬崖上攀爬。当时一名体重二百多斤的男性因为体力不支不小心踩空了,被悬挂在了高空中,虽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面对高空的恐惧在一点点蚕食他的理智。
潘岳鹏背着救援设备爬了两个多小时山,才接近悬崖上的营救对象。营救对象看到消防员,有气无力地说:“快点吧,我快受不了了。”潘岳鹏心里着急,一边安慰营救对象,让他多和自己交流,转移下注意力,一边和队友寻找能够作锚点的地方,最终将他平安从高空中解救出来。
外人看起来惊心动魄的救援,在山岳救援队的成员们眼里早已是家常便饭。历经多年,山岳救援队也向着更加专业、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掌握山岳救援能力的消防员已从刚开始的二十余人变为四十多人,同时也能够完成难度更高的任务。
这些在山间攀援上下的蓝色身影,之所以能够做到惊人的灵活,全都是靠平日里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训练。“只要抵达救援现场,我们就必须是一支无坚不摧的成熟队伍,要救下每一个求助者。”李勇说。
上一篇:森林消防的攻与守:追着山火打,护得一方安宁
下一篇:消防救援“黑科技”:研发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线下交易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