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方米缝补店 服务街坊23载

日期:03-16 来源:未知

 

 
  店面虽小,但却是周边街坊熟知又经常光顾的地方,修改各式衣服、箱包,更换各种拉链、扣子,还有补鞋、修伞、配匙等,关系百姓生活,服务街坊邻里。
 
  这家小店由来自湖南常德的刘湘亚、王中伟夫妇经营,夫妻俩凭自己的手艺在番禺走过了23年,勤劳的双手换来如今有滋有味的生活。
 
 
  忙碌的街边裁缝铺
 
  “阿伟,帮我修窄下这条被子的边边啦,现在孩子小,修窄些方便用,等大了些再放宽。”熟客街坊李阿姨背着小孙子拿了一条新被子过来做修改。
 
  王中伟接过被子,熟练地折几下,再麻利地放到缝纫机上,一手按着,只听着缝纫机“嗒嗒嗒……”响起,不过短短几分钟,这条被子就已经修改完毕,李阿姨付了3元钱,开开心心地走了。
 
  “刘哥,这鞋还能修吗?”刘湘亚接过客人的鞋子,看了一看,直接将鞋套在补鞋缝纫机的托杆上,左手稳稳抓住鞋帮,右手有节奏地摇动转柄,让补鞋机上的粗针上下起伏,鞋帮跟着前后滑动。不用一会儿工夫,鞋子便修好,客人满意地付钱离店。“修鞋补鞋,恢复鞋的实用性是第一要素,补得更好看还牢固是第二要素,这都是日积月累的经验。”说罢,刘湘亚略显沧桑的脸上自豪地笑开了花。
 
  “伟姐,这袋衣服麻烦你照旧帮我改一下,这几双鞋子刘哥帮我补一下,这对鞋换个好点的鞋底。”董小姐拿一大袋衣服鞋子过来修,一看就是个熟客。
 
  董小姐说她新买的衣服总要拿过来修一修才穿,有的要修窄些,有的要修短些,箱包、鞋子等也经常要修修补补,所以经常来光顾伟姐的小店。修改一件衣服几元钱,最多的一件不超20元,每次消费最多也不过几十元,但小数怕长计,她给记者看她的微信转账,这两年在这家店的消费总额居然有近2000元,她说这个金额还没包括支付宝和现金支付的费用。
 
  一把尺子用了38年
 
  你来我往的忙碌,是夫妻俩的日常。家在湖南常德石门县一个小村庄的王中伟从小就爱做衣服,15岁的她就背着口粮到镇上的裁缝店里当学徒,足足学了3年才出师,出师后在家乡开了一家小店,当起了裁缝师傅帮人做衣服。2000年,王中伟在老表的劝说下,和丈夫一起来到番禺旧水坑村谋生活。
 
  “那时候村里有很多姐妹过来打工,大多在电子厂里工作,我的老表就叫我们一起过来,我心想来到这边也可以做回老本行,就背着缝纫机和蒸汽熨斗也一起过来了。一开始就在旧水坑公园门口支个摊子帮人家缝缝补补。老表上班前帮我把工具搬到公园,下班后又帮我搬回来。记得当时我第一个月就赚了600元,开心得不得了,因为当时在厂里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才200多元,心想我做这个也不比进厂打工差啊,于是就一直做到现在了。”王中伟说。
 
  在公园支摊儿干了几年后,王中伟在市场附近租了个小档口开店,丈夫刘湘亚也从电子厂辞工回来帮忙,不但做王中伟的助手,还自学了修鞋、修伞、配钥匙等技术。
 
  现在夫妇俩将缝缝补补的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不仅村里的街坊邻里常来帮衬,就连周边的茶东、新水坑、罗家、蔡边、市桥等地的街坊有需要也会特地过来找他们。
 
  “这把尺跟我38年了,从我开始学裁缝那年起就一直跟着我,缝纫机、剪刀都换过,唯独这把竹尺不舍得换,看到它就想起我当年做学徒的那3年艰苦日子,还记得当时除了学裁缝,什么都要帮着师傅做,甚至还要干农活。”王中伟拿出一把土黄色、很有年代感的竹尺给我们看,感慨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也在这行做了几十年了,当年来番禺时我女儿才1岁,现在她也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了。”
 
  勤劳双手换来生活美滋味
 
  “这一行在别人看来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23年来起早摸黑每天工作超10个小时,但却换来了如今有滋有味的生活,对于我们夫妇来说已非常感恩。”刘湘亚边说边笑眯眯地拿出他的小账本给记者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王中伟表示,虽然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比以前都好了不少,再不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但修修补补还是有需求的。
 
  “我需要他们,他们也需要我,有时候我们关店休息个几天,街坊邻里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叫我快点回来,这种被需要也令我感到很满足。”


上一篇:无论是技术工程师还是技能工程师,企业都非常缺乏
下一篇:“感受到了开放包容的中国”——入境政策调整后各地边检口岸见闻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线下交易需谨慎!